个体防护装备,中国市场发展踏上“快车道”
2023-01-25 来自: http://www.lzblz.com/ 浏览次数:207
个体防护装备,中国市场发展踏上“快车道”
阻燃防护服、防辐射服、耐酸碱手套等各种个体防护装备看起来其貌不扬,对于劳动者而言,却是健康和一道防线。
记者从6月4日至5日举行的2019劳动防护行业创新发展上海论坛上了解到,中国已成为大个体防护装备市场之一,且市场依然在迅速增长。
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
“国内个体防护装备产业规模自2014年就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(增速在10%—20%之间),中国是目前个体防护装备产业规模增长快的。”劳动保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(北京)主任杨文芬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。
杨文芬介绍,目前我国在一、二产业总作业人群20倍于美国的情况下,个体防护装备市场总值与美国大致持平。“这说明目前我国作业者人均防护装备配备水平仍相对较低,也说明我国个体防护装备市场存在巨大潜力。”杨文芬说。
宜禾股份有限公司是此次论坛合作伙伴之一,该公司董事长马金芳称,目前国内个体防护装备产品水平可用“参差不齐”来形容。杨文芬也表示,国内部分企业的产品已可以和国外产品相媲美,一些企业已获得美国UL认证和欧盟CE认证。但与国外企业相比,这些企业总体上研发投入依然不足。“这两年的新趋势是,一些企业开始花力气做产品研发了。”杨文芬说。
存在巨大提升空间
“据统计,每天有7500名劳工在工作中丧生,其中1000名死于职业事故,6500名死于职业相关疾病。”3M集团个人安全防护产品部研发技术总监麦克·凯斯缇在论坛上介绍。
在危急时刻,个体防护装备能为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起到重要守护作用。然而国内许多行业对其重视程度还有待提升。
马金芳介绍,目前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职工普遍配备了防静电服,用以预防火源产生的因素之一——静电火花,但在火灾、爆炸事故中真正起保护作用的阻燃防护服,目前国内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。
这与国内缺乏强制性配备标准不无关系。
“多年来我国在个体防护装备领域只有《个体防护用品选用规范》标准,仅仅是推荐性标准,并非强制性。”马金芳说,加上目前缺少一整套监督、考核、惩戒制度,用户在采购时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,甚至采取低价竞争的采购策略,将该行业引入恶性竞争的不利境地。